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北京
上海
天津
重庆
零.前言 生活中的大多数,可能都是黑泽明故事中的那只蛤蟆。唯有阶段性反思,才能在对镜时,流出的油少一些。这篇博客是基于过去一年中的经历和思考,形成的只言片语。目的是反思在新的阶段,个人要扩展和深化的能力边界。由于与个人经历有关,因此不一定完全正确。 一.对于变化的认识 从博主目前所在的互联网行业来观察,逐渐认识到变化的含义。一个岗位可能不像传统的岗位那样,一呆就是十年,可能缩短到两年,一年,甚至半年。这种变化可能是由于个人能力的欠缺,也有可能是由于业务的变化频繁带来的组织架构调整。行业纵深不强,业务壁垒不够,导致对于岗位沉淀的要求也逐渐变得轻量。比如,O2O时期,一伙人蜂拥而上;社区团购时期,又是一伙儿人纷至沓来。故事很多,不细数。 今天的行业招聘,大家比较关心稳定性。在剧烈的变化发生时期,维稳是一种略显畸形的的妥协。个人看到过有同学在一个没有成长性的团队中一直坚守,并不开心。也看到过有同学提前预支了未来五年的时间在一个团队。社会的吐槽一直没有停止,90后跳槽频繁,不好管理等等之类的,而这种吐槽也将一直存在,直到大家习以为常。 纵然各种生活压力从未减少过,但是,未来,短暂性失业或许会成为一种常态。在这种变化中,陈丹青的一句话恰好可以描述:只有优秀的机会主义者才能活的很好。(并不包含贬义) 互联网行业一般被归为科技类,但是这种科技稍显含量不足。高估值的公司和快速成长的业务,并不意味着其内在的科技力量或者价值。改变生活方式,也并不意味着绝对的“政治正确”,以及由此带来的“话语权”。 每天醒来,世界和周遭都和以往的任何一天不同,并且这种不同能够以各种方式被感知,这也意味着挑战,意味着新的刺激,需要新的探索和挖掘。这也是今天的世界,进一步的这个行业所带给从业者前所未有的独特体验。 激动夹杂着恐惧,焦虑夹杂着努力。需要用更加动态性的观点和意识来了解这个环境,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所谓“拥抱变化”并不是阿里毒鸡汤,与其被动的接纳,不如主动拥抱,起码不会很拧巴。于是,不断地学习,提高工作效率,加班,内卷,竞争白热化等等,都是这一感受下的副产物。 准备好了吗?如果没有,那就在战斗中学习吧。 二.思考的第一性 身边的多数人活在一种信息焦虑中,每天都被大量的信息裹挟。公众号,喜马拉雅,技术博客,论文等,一直在追逐新的资讯和新的信息输入,所谓的信息过载。慢慢地,有部分同学就活在了别人的观点中。 你呢?你有没输出过属于自己的独特的认识和观点,形成过自己的比较系统的思考。 有幸遇到初二的一位数学老师,带领博主走入数学的大门,那一年彻底感受到代数和几何的魅力,思考的乐趣。虽然,在今天看来,那些知识还是略显肤浅,但是思考的乐趣是真实且厚重的。茴香豆中的茴有几种写法?不是只有迂腐和老旧。 遇到问题,先不要去查别人的做法是怎样的。坐下来,仔细感受下问题,尝试去做定义,设计解决方案。如果时间充足,独立实施这套方案;时间不充足,对比他人的工作,补全方案上的不足或者完全推翻。这是一个思考的过程,可能产出为零。但是,形成的思考习惯一定会在某个时间点产生应有的价值回报。 他人的工作太容易获取了,他人的观点太容易得到了,人们只认同自己愿意认同的工作和观点。如果,独立进行深度思考的时间很少,那么大概率距离真正的创新还很远。(个人也还没有做到,只是意识到了曾经有的好习惯在慢慢丢弃,至于原因,不细数,都是一种妥协,但是还是希望能够迷途知返。) 具体地,预测技术和业务的大方向,做啥和不做啥的取舍,决策质量的不断提升,有些答案在任何一个地方可能都不存在,只存在于脑海中理性和感性交叉之后得出的那个结论。 三.生活是需要体验的 假期在家听完了放翁在喜马拉雅的所有分享,有启发。其中的一个观点是,如果你不能很好地生活,又怎么能很好的工作呢?做社区团购的业务,根本不了解社区团购的流程。只在技术层面上解决一个具体的技术问题,终究只是工具人,所谓“君子不器”。 这里并不是否定只喜欢专心技术的同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今天的组织架构,社会协同证明了分工能够产生价值。所以,终究还是个人选择的问题。但是,抛开角色,抛开分工,用一种独立的视角来看,先学会生活,再学会工作,或许并不是错的。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真正的问题来源于生活,而通过解决问题能够改变生活。许知远在《十三邀》中的多个讨论,也都给自己带来一些新的启发,认识自己(多数人不了解自己,我也不了解自己),好好感受下生活,再去认真做事。 好好爱一个姑娘,坚持运动和读书,坚持深度思考,坚持写作和写码,都是体验,都是感悟。 四.没有边界 没有边界,无序竞争,混沌无常。因为没有边界,才有了无数的可能性。人都是本能地在按照自己的惯性来走,包括思维惯性,生活惯性,工作惯性等。惯性会带来舒服和流畅,但是无法带来长远的进步和更大的突破。你可以成为一个NLP算法专家,可以成为一个业务专家,但是未来可能更需要的是不同能力之间的衔接角色。 很是感慨,前不久在看《一问》的时候,传统企业的一把手在打破边界和思维惯性上的自知和行动力。个人的两任Leader都在给自己传递这个观点,然而自己却并不是很早理解。不过,没关系,还不晚。 广度的知识输入,哲学,文学,投资,管理等,own一个完整的东西,让人来定义做的事情,不要让做的事情来定义一个人。 尝试做成一个东西,一条线,不要用单点的技术能力来标签化自己,更不要用无谓的勤奋来掩盖自己在战略上的懒惰。牛逼是需要被证明的。 五.通往未来之路 有朋友评价博主打工的时候有“创业者心态”,但是无数的事实都在证明不要把公司当成家,理智的管理层也不会希望员工把公司当成家。那么,既然这样,你干啥还要打工? 抛出一个问题:五年之后,要你自己从零开始搞,怎么盈利?怎么生存? 当你开始认真思考这个问题时,就是“创业者心态”开始形成的时候。 六.后记 这篇文章总体上是对自己的一个期许和计划,没有对错,生活会尊重每一个人的选择。活着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有好奇心,感到充实和满足就不枉此生。变化是剧烈的,生活是非凸的,每个人也都在寻找自己的局部最优解,正是因为非凸,所以一定不存在全局最优解。认真做一个Saddle Point也是一个令人尊重的选择。 也许,生命的美好正是基于此,多样性的世界才好玩儿啊。新的阶段要开始啦,一切祝好!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