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林业大学《走进毛泽东》观后感

[复制链接]
查看274 | 回复0 | 2021-12-14 16:00: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走近毛泽东》观后有感
摘要:毛泽东的实事求是原则蕴含了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精髓实事求是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基本点和精髓。所谓实事求是,也就是从客观事物的本质去研究和探讨其中所固有的规律性。它集中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按照这条认识路线,在实际工作中就必须始终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因此,要做到实事求是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根本的途径就是必须从实际出发,向认识的对象,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的认识过程,才能把握事物的规律,作为人们行动的向导。
关键词:毛泽东进步思想、虎气、辩证唯物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临近深夜时分,独自观看了大型文献纪录电影《走近毛泽东》。该影片是由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出品,其特色不仅表现在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统一,平民化、生活化的视角也展现了毛泽东的人性和革命意志。该影片简化了一些过去人所共知的大场面、大事件,而是从“情”的角度,突出一个“情”字。这个“情”字既是领袖对人民的情,也是人民对领袖的情。影片中运用的细节都非常具有冲击力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如毛主席使用了多年的竹杖、毛主席的文房四宝、毛主席和亚非拉朋友们的关系、毛主席和人民的关系、毛主席的辩证唯物主义生死观等。
一、“我就是一位农民”——私塾童年
       毛泽东生于湖南湘潭的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在他八岁那年,才在家乡的私塾启蒙读书。但他对私塾先生教的《四书》、《五经》兴趣不大,却喜欢读那些古典小说和当时比较进步的书籍。《盛世危言》是一本宣传富国强兵、救亡图存的书,毛泽东当时想尽办法借到了这本书。访问其故居,这里还保存有毛泽东当年带午饭用的小竹篮子。这盏小桐油灯,记载了毛泽东十三岁停学期间,白天劳动,晚上自学的经历。长大后,就读于长沙省第一师范学校的毛泽东,以“二十八画生”为署名,向各校园张贴以及登报寻求,广泛征集志同道合的“高人”朋友。最终与蔡和森、萧子升等,成立了“新民学会”,以共同研讨中国发展的新方向及策略。
人们拿其笔名夸赞毛泽东,“二十八画生者,长沙布衣学子也。但有能耐艰苦劳顿,不惜己身而为国家者,修远求索,上下而欲觅同道者,皆吾之所求也。故曰:愿嘤鸣以求友,敢步将伯之呼。敬启者二十八画生”,可见其为救国道而上下求其所的坚毅;由“对私塾先生教的《四书》、《五经》兴趣不大,却喜欢读那些古典小说和当时比较进步的书籍”可以看出,毛泽东对旧社会书籍有着微微摒弃的观念,而对社会发展的新学说充满热情与期待。也许正是这一股子进步思想,促进了青年毛泽东走出乡关,立志开展全国革命运动,为伟大新中国的诞生埋下了坚实的铺垫。
二、“孩儿立志出乡关”——毛泽东的虎气
        我们都知道,毛主席是一个军事家,但同时,他也是一位诗人,一位书法家,一位思想家。
离开韶山时,毛泽东写下“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字字句句中透露的豪情跃然纸上;到了长沙,青年书生意气,挥斥方遒,于是又写下:“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毛泽东从小酷爱在长江中游泳,有一次险些溺水,然而他却领悟:“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红军部队到达陕北,是“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新中国成立以后,是“人民万岁”,是“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换了人间”……
    很多书法家嘴中崇拜、手中临摹的“毛体”,一笔一划都有着脱胎于怀素的狂草,自成一家笔体。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璀璨,以文字出名,毛泽东在中华大地的文化孕育以及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持下,将中国汉字文化灵活运用,创造了充满虎气的“毛体”。
据粗略统计,已经公开出版的毛泽东著作,加起来有2000多万字。毛泽东思想初级时期,《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最早论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成为领导农民运动的伟大纲领;思想成熟时期,《井冈山斗争》、《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对工农武装割据思想进行了系统的阐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提出了“以乡村为中心”的思想,是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的重要标志,《反对本本主义》孕育了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基本因子。
喜欢讲文治武功、文韬武略;拥有过人的胆识与谋略,能够一心扑向人民;思想解放,辩证唯物主义至上主义者……综合来看,毛泽东是一个当之无愧的领袖,一个当之无愧的英雄。
三、“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先行者
八七会议上,第一次提出了“枪杆子”。他是革命家,是战士,又是统帅;他指挥千军万马,自己不曾开过一枪;他缔造人民共和国,自己不当大元帅。但就是这样的一位伟人,提出了“革命”,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毛泽东发现,只有用坚决反抗的办法,才能保护自己;发现中国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
中国革命的现状,中国四万万同胞,百分之九十的是农民,毛泽东看出他们就像一堆干柴,点上火种,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基于此才对革命方向有了一个比较清醒的认识。如果不是“工农武装割据”,就不会有秋收起义,就不会成立中国第一支工农革命军;如果不是建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就不会有朱毛红军的会师,也就开创不了中国革命的新纪元。
毛泽东是一个真正的辩证唯物主义者,不仅因为他面对得失的辩证思想,更在于除了“枪杆子里出政权”,他发现守天下只靠枪杆子的武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靠管理技术、理论战略等,也就是毛泽东一向推崇的笔杆子打仗。简而言之,新中国的建立,正是靠着枪杆子和笔杆子即二杆子的共同作用,才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走近毛泽东》给我带来了一个饱满的主席形象,看到了主席有血有肉的传奇一生。也许在不同的年龄段,会对该片拥有着不同的解读与感悟。但我明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革命先辈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砥砺前行,印证了中国人的骨气与气节,检验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正确性,引领着中国革命一步一步走向胜利,走向辉煌。“历史把我们带到一起来了”,新时代的青年踏着曾经先人走下的坑坑洼洼、洒满热血的道路上,向着社会的最前沿迈进。也许,毛主席的脚步声渐行渐远,但他曾走过的足迹,足够我们用一生去丈量、去追随,为维持来之不易的社会主义社会以及实现理想中的共产主义社会而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2卷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4卷
勃林捷罗夫参加社会主义社会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完全适合问题的讨论而写的论文,载于《在马克思主义旗帜下》1940年第8期。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币 +1 收起 理由
admin + 1 复制的?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