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中医药大学 寄生虫期末复习框架
寄生虫复习资料1.人体寄生虫学:研究与人体健康有关的寄生虫的形态结构、生长发育、繁殖规律,阐明寄生虫与人体和外界环境因素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2.共栖:两种不同的生物共同生活,其中一方受益,另一方既不受益,也不受害,此种现象称为共栖。3.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双方互相依靠,彼此受益,称为互利共生。4.寄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其中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受害者提供营养物质和居住场所给受益者,这种关系称寄生。5.生活史:①侵入宿主的途径;②在宿主体内移行定居排出的方式;③发育中所需宿主种类;④以及内外环境条件。类型有直接型和间接型。6.寄生虫类型:专性寄生虫、兼性寄生虫、体内寄生虫、体外寄生虫、机会性致病寄生虫。7.宿主类型:终宿主:指寄生虫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中间宿主:指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保虫宿主:指某些寄生虫既可寄生于人,又可寄生于某些脊椎动物。后者在一定条件下可将体内的寄生虫传播给人。在流行病学上将这些脊椎动物称为保虫宿主或储存宿主。转续宿主:某些寄生虫的幼虫侵入非适宜宿主体内后不能发育为成虫,但能存活并长期维持幼虫状态。此种非适宜宿主称为转续宿主。8.寄生虫对宿主的损害:1.掠夺营养:寄生虫在宿主体内生长、发育及繁殖所需的营养物质均来自宿主,寄生虫的虫荷越多,对宿主营养的掠夺也越严重;2.机械性损伤:寄生虫在宿主体内移行或定居可对宿主组织造成损伤或破坏;3.毒性与免疫损伤:寄生虫的排泄物、分泌物、脱落物和死亡虫体的分解物等均对宿主有毒性作用,或能引起免疫病理损害。9、宿主与寄生虫相互作用的三种结果:(1)宿主将寄生虫全部清除,并具有抵抗再感染的能力(2)宿主清除部分寄生虫,并对再感染产生部分抵抗能力。大多数寄生虫与宿主的关系属于此种类型(3)宿主不能有效控制寄生虫,寄生虫在体内发育甚至大量繁殖,导致明显病理变化和临床状态,严重者可以致死,许多机会致病原虫感染属于此类9.幼虫移行症:指某些蠕虫的幼虫侵入非正常宿主后,不能发育为成虫,但这些幼虫可在非正常宿主体内长期存活并移行,引起局部或全身性病变。10.异位寄生:某些寄生虫在常见的寄生部位意外的组织或器官内寄生。11.人体寄生虫常见传播途径:1.经水传播;2.经食物传播;3.经土壤传播;4.经空气(飞沫)传播;5.经节肢动物传播;6.经人体直接传播。12.寄生虫侵入人体的常见感染途径:1.经口感染,如溶组织内阿米巴虫、蛔虫、华支睾吸虫等;2.经皮肤感染,如蛲虫、血吸虫等;3.经胎盘感染,如弓形虫、十二指肠钩虫等;4.经呼吸道吸入感染,如蛲虫等;5.经输血感染,如疟原虫等。13.寄生虫的防治原则:1.控制传染源;2.切断传播途径;3.保护易感人群。14、带虫者:大多数情况下,人体感染寄生虫后并不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感染者15、隐性感染:是指人体寄生虫后,既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又不易用常规方法捡获病原体的一种寄生现象(机会致病寄生虫)16、寄生虫病流行的特点:地方性、季节性、自然疫源性 溶组织内阿米巴形态:滋养体和包囊生活史特点: 寄生部位:结肠,可移行与肝肺脑等 感染阶段:四核包囊期 感染方式:经口食入 宿主:人 致病阶段:滋养体 诊断阶段:滋养体与包囊致病机制:滋养体可侵入肠粘膜,破坏肠壁;滋养体可表达致病因子。肠阿米巴病:常见于盲肠和升结肠,其次为直肠、乙状结肠和阑尾。表现为腹痛、腹泻、里急后重,褐色粘液脓血便,巧克力样便或果酱便。肠外阿米巴病:肝、脑、肺脓肿。肝常见于肝右叶顶部;肺常见于右肺下叶,主要有胸痛、发热、咳嗽和咳巧克力酱样的痰。诊断:生理盐水涂片法、碘液涂片法、体外培养、血清学诊断治疗:首选药物为甲硝唑。 杜氏利什曼原虫形态:无鞭毛体和前鞭毛体。生活史特点: 寄生部位:人或犬等哺乳动物的巨噬细胞内 感染途径:经白蛉叮咬吸血感染 感染阶段:前鞭毛体 宿主:终宿主:人;中间宿主:白蛉;保虫宿主:犬等哺乳动物致病机制:由于无鞭毛体的大量繁殖,使大量巨噬细胞遭到破坏,代偿性幼稚巨噬细胞增生,由此产生一系列的病理变化。主要临床表现(黑热病):1.脾肿大(最主要);2长期不规则发热;3.全血细胞减少性贫血;4.白球蛋白比例倒置;5.蛋白尿、血尿。 黑热病后皮肤利什曼病:病人面部、四肢或躯干等部位出现许多含有利什曼原虫的皮肤结节,结节呈大小不等的肉芽肿,或呈暗色丘疹状,常见于面部和颈部。诊断:骨髓穿刺涂片、淋巴穿刺涂片、培养法、动物接种法、皮肤活组织检查治疗:五价体积葡萄糖酸锑钠(斯锑黑克)、灭特复星。 蓝氏贾第鞭毛虫形态:滋养体和包囊生活史特点: 寄生部位:十二指肠、小肠上段 感染阶段:四核包囊 感染方式:经口食入 宿主:终宿主:人 保虫宿主:鼠类等哺乳动物致病机制:吸盘对小肠绒毛产生的机械性损伤;大量虫体的覆盖直接影响小肠的吸收功能。临床类型:大多数无明显症状;出现症状者表现为腹泻。 急性期:发热、乏力、腹痛、腹泻、恶臭水便(幼儿:吸收不良症,脂肪泻) 慢性期:间歇性或周期性稀便,营养不良,发育障碍 偶可侵入胆道系统致胆囊炎或胆管炎诊断:粪便生理盐水涂片、小肠液检测、小肠活体组织检查治疗:常用甲硝唑。巴龙霉素治疗有症状者及妊娠期妇女。 阴道毛滴虫形态:仅有滋养体生活史特点: 寄生部位:女性—阴道、尿道;男性—尿道、前列腺等 感染阶段:滋养体 感染方式:(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 宿主:人致病:与乳酸杆菌争夺糖原,破坏阴道的“自净作用”临床类型:滴虫性阴道炎、滴虫性尿道炎、膀胱炎,男性前列腺炎等流行特点:以女性感染居多;性传播疾病诊断:直接涂片法或涂片染色镜检(取阴道后穹窿分泌物、尿液沉淀物、前列腺分泌物)治疗:口服甲硝唑,局部用乙酰胂胺或1:5000高锰酸钾溶液冲洗阴道,也可用甲硝唑和扁桃酸栓 疟原虫形态:主要为滋养体、裂殖体、配子体生活史特点: 寄生部位:肝细胞、红细胞 感染阶段:子孢子 感染方式:蚊虫(按蚊)叮咬,输血 宿主:中间宿主:人终宿主:按蚊 致病阶段:红内期原虫 诊断阶段:红内期原虫疟疾发作:(1).临床表现:先寒战、再发热、后出汗(2).发作机理:红内期裂殖体胀破红细胞后,大量的裂殖子、原虫代谢产物及虫体的功能或结构蛋白、变性的血红蛋白及细胞碎片进入血流,其中一部分被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吞噬,刺激这些细胞产生内源性热原质,与疟原虫的代谢产物共同作用于宿主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发热。随着血内刺激物被吞噬和降解,机体通过大量出汗,体温逐渐恢复正常,机体进入周期性发作阶段,与红细胞内期裂体增殖周期一致。(3)疟疾的再燃和复发 再燃:体内残余少量红细胞内期疟原虫在一定条件下繁殖又引起的疟疾发作 复发:指疟疾初患者红细胞内期疟原虫已被消灭,未经蚊媒传播感染,经过数周至数年,又出现疟疾发作。(4)贫血(5)脾肿大诊断:厚、薄血膜染色镜检、循环抗体检测、循环抗原检测治疗:灭杀红外期裂子体及休眠子—伯氨喹;灭杀红内期裂殖体—氯喹;灭杀子孢子—乙胺嘧啶。 刚地弓形虫形态:滋养体、包囊、卵囊、裂殖体、配子体生活史特点: 寄生部位:除红细胞外的任何有核细胞 感染阶段:乱囊、包囊(缓殖子)、假包囊(速殖子) 感染方式和途径:①经口食入未煮熟的肉、牛奶、蛋等;②垂直传播;③输血、器官移植 宿主:猫科动物是终宿主兼中间宿主中间宿主:鸟、鱼、人等致病:速殖子是主要致病阶段 1.先天弓形虫病:较严重,可致流产、死产——婴幼儿弓形虫病:脑—脑积水,精神障碍;眼—脉络膜、视网膜炎;肝脾肿大。 2.获得性弓形虫病:一般无特异症状,可有淋巴结肿大,脉络膜、视网膜炎诊断:涂片染色法、动物接种分离法或细胞培养法、血清学检查治疗:乙胺嘧啶、复方磺胺甲噁唑,孕妇用螺旋霉素 吸虫:身体背腹扁平,呈叶状,有吸盘,无体腔,雌雄同体(血吸虫除外),有口无肛。生活史发育的必备条件:虫卵和幼虫离不开水,虫卵必须入水或在水中被软体动物吞食后才能孵化除毛蚴(第一中间宿主为:淡水螺类和其他软体动物;终宿主大多为人或脊椎动物)。 基本生活史:虫卵——毛蚴——胞蚴——雷蚴——尾蚴——囊蚴——成虫 华支睾吸虫(肝吸虫)形态:成虫和虫卵,成虫寄生于人体的肝胆管内(人体寄生虫虫卵最小者)生活史特点: 寄生部位:肝胆管 感染阶段:囊蚴 感染途径:经口食入含有活囊蚴的淡水鱼或虾 宿主:终宿主:人、猫、狗等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豆螺、沼螺、涵螺) 第二中间宿主:淡水鱼、淡水虾 保虫宿主:猫、狗等哺乳动物 致病阶段:成虫致病机制:脱囊后的幼虫可进入肝胆管循胆汁逆流而行;幼虫可经血管或穿过肠壁到达肝胆管内。 胆管壁反复发生炎症;虫卵、虫体碎片、脱落细胞形成胆石核心;胆管阻塞引起胆汁淤滞,继发细菌感染加重胆管炎;胆汁淤滞性肝硬化。临床表现:1.轻度感染:无症状带虫者;2. 重度感染时,在急性期主要表现为过敏反应和消化道不适,但大部分患者急性期症状不很明显;3.临床上常见的病例多为慢性症状,常见又肝肿大;4.晚期可造成肝硬化、严重腹水、胆管癌甚至死亡诊断:改良加藤法、集卵法【流行】1、传染源能排出华支睾吸虫卵的病人、感染者、受感染的家畜和野生动物均可作为传染源。主要保虫宿主为猫狗猪2、传播途径华支睾吸虫的传播有赖于粪便中的虫卵有机会入水,而在水中存在第一、第二中间宿主以及当地人群又生吃或半生吃淡水鱼虾的习惯。华支睾吸虫对第二中间宿主的选择性不强3、易感人群 华支睾吸虫的感染无性别、年龄和种族之分,人群普遍易感。流行的关键因素时当地人群是否有生吃或半生吃鱼虾的习惯 并殖吸虫(肺吸虫) 卫氏并殖吸虫,在肺部形成囊肿为主要病变,以铁锈色痰和咯血为主要特征形态:成虫和虫卵,生殖器官并列(上方子宫卵巢并列,下方睾丸并列)生活史特点: 成虫寄生部位:主要是肺 感染阶段:囊蚴 感染途径:经口感染;痰液咯出或粪便排出 宿主:终宿主:人 第一中间宿主:川卷螺 第二中间宿主:淡水蟹和蝲蛄 保虫宿主:猫、犬等肉食类哺乳动物转续宿主:狐狸、猪、兔哺乳动物致病: 病变过程:脓肿期、囊肿期、纤维瘢痕期。 临床表现:1.急性期:童虫钻行所致的隧道样损害;2.慢性期:①胸肺型(最常见),咳嗽、胸痛、铁锈色痰;②皮下型;③腹型;④脑型诊断:直接涂片、活检治疗:吡喹酮 斯氏狸殖吸虫形态:成虫和虫卵,人只能作为转续宿主生活史特点: 成虫寄生部位:主要是肺 感染阶段:囊蚴 感染途径:经口感染 宿主:终宿主:猫科、犬科、灵猫科 第一中间宿主:拟钉螺 第二中间宿主:多种溪蟹和石蟹致病:幼虫移行症皮下型:皮肤游走性皮下结节 内脏型诊断:皮下活节诊断(最可靠)、免疫学检查(最常用) 裂体吸虫(血吸虫)形态:成虫和虫卵(雌雄异体,口、腹吸盘,雌雄合抱)生活史特点: 成虫寄生部位:门脉—肠系膜静脉 感染阶段:尾蚴 感染方式:经皮 宿主:终宿主:人 中间宿主:钉螺 保虫宿主:多种哺乳动物如牛、犬、猪、鼠、兔等 致病阶段:从进入人体后的每一个阶段 主要致病阶段:虫卵童虫:尾蚴侵入宿主的皮肤到发育成熟前称为童虫。童虫移行途径:从皮肤到肺——从肺到肝内门静脉分支——从肝到肠系膜静脉(两次蜕壳)致病: 1.尾蚴性皮炎:尾蚴穿透皮肤所致,为速发Ⅰ型或迟发Ⅳ型变态反应,表现为瘙痒和丘疹 2.童虫移行症:血管炎 3.成虫所致损害:静脉内膜炎和静脉周围炎。形成循环免疫复合物,引起Ⅲ型变态反应。 4.虫卵所致损害:引起虫卵肉芽肿和纤维化,是慢性血吸虫病肝肠病变的根本原因主要病变器官:肝和结肠 1.虫卵肉芽肿形成机制:Ⅳ型变态反应 2.虫卵肉芽肿的害和利:害大于利 害:肝脏硬变和肠壁纤维化 利:破坏清除虫卵临床表现: 1.急性血吸虫病:发热、粘液血便、肝脾肿大 2.慢性血吸虫病:见于反复感染者,轻者可无症状,重者腹痛、腹泻、粘液血便、肝脾肿大 3晚期血吸虫病:①巨脾型:肝脏静脉压升高引起脾脏充血,虫卵毒素刺激脾脏细胞增生;②腹水型:门脉高压,腹壁、食道或胃底静脉曲张,腹水,呕血,黑大便;③侏儒型:垂体前叶及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导致骨骼发育障碍,性器官发育不全诊断:毛蚴孵化、改良加藤法、环卵沉淀法治疗:疫苗: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 链状带绦虫(猪带绦虫)形态:成虫(头节、成节、孕节)、虫卵、幼虫(即猪囊尾蚴) 长2-4m,虫体较薄,略透明,头节上有四个吸盘,顶端还有顶突,顶突上有25-50个小钩,链体由700-1000个节片组成。孕节最大生活史特点: 寄生部位:小肠 感染阶段:囊尾蚴 感染方式:经口食入含活囊尾蚴的米猪肉 宿主:终宿主:人 中间宿主:人、猪致病:常无们现在症状或消化道症状,肛门逸出节片,伴瘙痒治疗:槟郎-南瓜子法 吡喹酮、阿苯达唑、甲苯达唑 肥胖带绦虫(牛带绦虫)形态:成虫、虫卵、幼虫 长4-8m,1000-2000节,虫体较厚,不透明头节无顶突及小钩生活史特点: 寄生部位:小肠 感染阶段:囊尾蚴 感染方式:经口食入含活囊尾蚴的牛肉 宿主:终宿主:人 中间宿主:牛 致病:常无们现在症状或消化道症状,肛门逸出节片,伴瘙痒诊断:肛门拭子法治疗:槟郎-南瓜子法 吡喹酮、阿苯达唑、甲苯达唑 线虫形态:成虫和卵 成虫雌雄大于雄性,雄性尾端卷曲或膨大;卵为卵壳和内容物生活史:虫卵——幼虫(四次蜕皮)——成虫生活史类型:直接型:大多数肠道线虫间接型:少数线虫 似蚓蛔线虫(蛔虫)形态:成虫:圆柱形,似蚯蚓,活时粉红色,死后灰白色,有三个唇瓣,雌虫生殖系统为双管型,雄虫生殖系统为单管型虫卵:分为受精卵和未受精卵,脱蛋白质膜卵生活史特点: 正常寄生部位:小肠 感染阶段:感染期虫卵 感染方式:经口感染 宿主:终宿主:人致病: 1.幼虫的致病作用:蛔蚴性皮炎——肺部炎症、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过敏性哮喘 2.成虫的致病作用:①消化道症状:掠夺营养,消化功能紊乱;②过敏性症状(超敏反应):代谢物、蜕皮液致荨麻疹、皮肤瘙痒、结膜炎;③并发症:胆道蛔虫病,蛔虫性阑尾炎,肠梗阻等诊断:直接涂片法镜检虫卵、改良加藤厚涂片法镜检虫卵、自然沉淀法治疗:甲苯达唑、阿苯达唑 蠕形住肠线虫(蛲虫)形态:成虫细小,乳白色,线头样生活史特点: 正常寄生部位:回盲部 感染阶段:感染期卵 感染方式:①经口感染;肛-手-口 ②吸入感染:粉尘,空气 宿主:终宿主:人致病:肛门瘙痒,影响儿童睡眠,发育不良 异位寄生:蛲虫性阑尾炎,蛲虫性泌尿生殖系统炎诊断:肛门拭子法——透明胶纸法、棉签拭子法治疗:阿苯达唑、甲苯达唑 十二指肠钩口线虫和美洲板口钩虫形态:成虫、虫卵、幼虫鉴别: 十二指肠钩口线虫:体型头尾弯向背面,呈C形;口囊腹侧前缘有两对钩齿;有尾刺 美洲板口线虫:头端弯向背,尾端弯向腹,呈S形;口囊腹侧前缘有一对板齿;无尾刺生活史特点: 正常寄生部位:小肠上段 感染阶段:丝状蚴 感染途径:经皮肤 宿主:终宿主:人(其它可能感染途径:①经口直接吞入丝状蚴②经胎盘、母乳感染致病: 1.幼虫的致病作用:①钩蚴性皮炎(粪毒):丘疹—水泡(感染)—脓疱;②肺部炎症: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哮喘 2.成虫的致病作用:①消化道症状:消化道出血、异嗜症;②贫血:低色素小细胞性贫血(慢性失血原因:钩虫吸血且迅速经其消化道排出;分泌抗凝素致使咬附部位黏膜伤口渗出血液;虫体有更换咬附部位的习惯,致使伤口增多);③婴幼儿钩虫病诊断:直接涂片法、饱和盐水漂浮法、钩蚴培养法治疗:甲苯达唑、阿苯达唑
页:
[1]